广州奥体中心跳水馆的夜,被一阵接一阵的尖叫掀得发烫。11月2日晚,当全红婵跟着搭档王伟莹走进10米跳台候场区时,看台上举着“红姐加油”的灯牌晃成一片,有粉丝喊得嗓子都哑了:“半年没见!终于等到你!”

这是全红婵时隔183天的正式比赛——自今年5月3日北京世界杯拿了女单亚军后,她就因伤进入“闭关模式”:养伤、康复、跟着广东队封闭训练,连社交媒体都很少更新。这次全运会,她没报单人10米台,只搭档大4岁的湛江同乡王伟莹,出战团体赛和单项的女双项目。“我俩从小在湛江队就认识,她比我稳,我比她‘冲’,配合起来像左手跟右手。”赛后王伟莹笑着说,决赛里两人的“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”动作,手臂打开的角度分毫不差,入水时水花压得几乎看不见,裁判给的高分连导播都忍不住回放了三遍。

拿到团体冠军的那一刻,全红婵站在领奖台上咬了咬嘴唇,嘴角却翘得藏不住——晚上她在社交账号发了条只有三个字的动态:“我真棒!”没有多余的表情,没有煽情的话,就像她平时训练完说“今天动作没歪”那样直白,却把半年来的劲儿都攒进了这三个字里。

现场有位从湛江赶过来的阿姨,举着全红婵去年夺冠的照片抹眼泪:“我家孙女跟她同岁,知道她伤的时候每天要做两个小时康复,疼得咬着牙练核心,今天看到她跳得这么稳,比自己孩子考了满分还开心!”也有年轻粉丝翻出她赛前训练的视频:“你看她压腿的时候,膝盖上还贴着肌贴,却笑着跟教练说‘再加一组’,这股劲儿还是没变。”还有人注意到细节:候场时王伟莹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,她反手给搭档塞了颗水果糖,“这对‘湛江双姝’的默契,比动作还甜。”

其实全红婵的“复出”从来不是“突然”的——队里的工作人员说,她每天早一个小时到训练馆,先绕着泳池跑三圈,再练40分钟腰腹力量,“以前她练动作靠‘感觉’,现在会拿着笔记本记‘今天转体慢了0.1秒’‘入水角度差了5度’,比以前更‘细’了。”而当她站在跳台上时,那种“稳”劲儿又回来了:起跳时膝盖弯得刚好,空中身体绷得像根笔直的箭,落水的声音轻得像一片叶子掉进水里——还是那个能“hold住全场”的小魔王,只是多了份“我准备好了”的底气。

“我真棒”不是炫耀,是给183天里咬着牙康复的自己的礼物,是给搭档“放心把后背交给你”的回应,更是给所有等她的人的交代。就像现场一位老体育记者说的:“我们等的从来不是‘冠军全红婵’,是那个就算摔了也会爬起来,就算伤了也会再跳的‘小全’。”而她用这枚金牌证明——那个在跳台上划出完美弧线的女孩,从来没离开过,只是把锋芒藏进了更稳的节奏里。

离场时,全红婵抱着奖牌朝观众席挥手,灯光打在她脸上,还是满满的少年气。有人喊:“下次要比单人哦!”她笑着比了个“OK”的手势,风把她的运动服吹起来,露出里面印着“中国跳水”的T恤——那是属于她的战场,也是属于所有不放弃的人的战场。

全红婵回应复出夺冠:我真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