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场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跳水团体赛,两人以235.86分的全场最高分,帮广东队拿下跳水项目首金。而就在半年前,全红婵的名字还和“退赛”“发胖”“发育关”绑在一起:5月的全国跳水冠军赛,她随队到武汉却因旧伤临时退出;7月“跳水女皇”高敏的一条社交动态,让网友盯着她发福的照片议论纷纷,“小全会不会像很多前辈那样,栽在发育关上?”
那段“消失”的日子里,全红婵其实在悄悄“攒劲”:9月入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时,她捐出巴黎奥运会出场服,说“要向苏炳添学长学习坚持”;广州市跳水队总教练张雁全透露,为了控体重,她每天测好几次体重,计量单位精确到“克”——早上称完,中午的鸡胸肉要切多少克、蔬菜要煮多少克,都得按计划来;力量训练从半小时加到一小时,有时候练到胳膊酸得抬不起来,她也咬着牙再来一组。
9月底,全红婵在微博晒出训练视频:镜头里的她从10米台跳下,水面依旧像被“按了静音键”,配文里带着小骄傲:“#十一动起来# 打卡快乐十一~”网友们瞬间沸腾:“看这水花,我们的小全又回来了!”
夺冠那天,全红婵在微博只写了三个字:“我真棒”。简单的回应里,藏着她183天的委屈和倔强——那些“全红婵凉了”“天才掉链子”的冷嘲热讽,都被她用水花“拍”进了水里。但冷静的声音也随之而来:一位熟悉国家队的专业人士说,全红婵的腹部还有赘肉,“体重关没完全过,双人项目没问题,单人要想重回巅峰,得把207C动作捡回来”;某省队教练则提到,“她的天赋还在,但单人项目要跳5个自选动作,207C是她的‘痛点’,得啃下这个硬骨头”。
现在的全红婵,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“小丫头”。她学会了和身体“谈判”,学会了在质疑里沉下心训练,学会了用“我真棒”回应所有声音。就像她在训练时说的:“水花消失术不是天赋,是练出来的——练一百次不行,就练一千次。”
从东京奥运会的“一鸣惊人”,到巴黎周期的“起伏不定”,再到今天的“全运复出”,全红婵的故事里没有“躺平”两个字。她用183天证明,所谓“顶流”从来不是靠天赋吃老本,而是跌倒了再爬起来的韧性。未来的路还长,比如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,比如还没解决的207C动作,但对全红婵来说,“归来”本身就是胜利——毕竟,能从“消失”里爬起来的人,从来都不怕重新开始。